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都说黄金“永不生锈”,但有时候看到的金饰或者金条,尤其是那些埋在地下的、或者是年代久远的,表面好像会变暗,甚至有点发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黄金会生锈?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从业这么多年,隔三差五就会有人问起,多数人对黄金的认知,其实停留在它“坚不可摧”的层面,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细微的变化,才让这个问题变得有趣起来。
首先得明确一点,从化学角度讲,黄金确实是极度稳定的金属,它的化学符号是Au,原子序数79。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低,而且它在地质时期就以游离态存在,很少会跟其他元素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它“永不生锈”。“生锈”这个词,大家最熟悉的场景就是铁,铁遇氧气和水会形成氧化铁,就是我们看到的铁锈,它是红褐色的,是一种典型的金属腐蚀现象。再比如铜,铜器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铜绿,那是铜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
相比之下,黄金的化学惰性真的很高。它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跟氧化剂发生反应。就算是在酸性环境里,大多数常见酸对它都无可奈何。这和它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的排布有关,非常稳定,不容易参与化学反应。所以,从“生锈”这个意义上说,黄金确实不会生锈。
不过,这里面有个关键点,就是“大多数常见酸”。在一些非常特殊的、强腐蚀性的混合酸环境下,比如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黄金是可以被溶解的。但这不是我们平时说的“生锈”,这是化学上的溶解,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那么,那些看起来“发暗”或者“发黑”的黄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其实是很多消费者心中的一个迷思。我接触过的很多客户,看到自己戴了多年的金戒指或者项链,表面不像刚买时那么亮了,就担心是不是黄金的质量有问题。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根源并不在黄金本身,而在于它“身边”的东西,或者说,是因为一种叫做“表面附着”的现象。
想想我们日常的生活环境,空气中总会有些微小的颗粒物,比如灰尘、油烟,还有我们皮肤分泌的油脂、汗液。这些东西都会附着在黄金的表面。当这些有机物、无机物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会影响光线的反射,让黄金看起来不再像原来那样光亮,甚至在某些光线下会呈现出一种暗淡的色泽,感觉像是“脏了”。
尤其是一些设计比较复杂的金饰,比如镂空、镶嵌等等,这些地方更容易藏污纳垢,积聚灰尘和油脂,所以更容易出现“变暗”的现象。这跟黄金是否纯度高低关系不大,即使是千足金, if it gets dirty, it will appear dull. (此处为示范,此处应为中文,如:即使是千足金,如果脏了,看起来也会暗淡。) 这一点,很多老金匠或者珠宝鉴定师都很清楚,这其实是物理性的覆盖,而不是化学性的变化。
但话说回来,黄金真的就一点点变化都没有吗?也不是绝对的。我遇到过一些情况,确实能观察到一些非常微弱的表面颜色变化,这通常与环境中的硫化物有关。硫化物,比如硫化氢(H?S),在空气中是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环境下,比如靠近硫磺矿、或者某些工业区,空气中的硫化物浓度会高一些。还有一些化妆品、香水、或者洗涤剂里,也可能含有微量的硫化物成分。
当黄金表面接触到这些硫化物时,会发生一个极其缓慢的化学反应,生成一层非常非常薄的、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金色硫化亚金(Au?S)。这层硫化亚金的颜色会比纯黄金稍微偏暗一点,带一点点紫红色或者棕红色。但这种反应速度非常慢,而且生成的量也非常少,所以它不会像铁锈那样大片出现,也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生锈”。
我曾经处理过一批从古墓里出土的金饰,其中一些表面的确能看到非常细微的、类似“斑驳”的颜色变化,经过分析,就是极微量的硫化物附着形成的。这跟黄金的延展性、光泽度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表面的极浅层变化。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日常佩戴中产生的这类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有人会觉得,是不是黄金纯度越高,就越不容易出现这种“变暗”的情况?理论上是这样,因为纯度越高的黄金,越接近纯金的化学性质。但实际上,我们市面上流通的黄金饰品,很多都是18K金、22K金,甚至是14K金。这些合金里,除了黄金,还加入了其他金属,比如银、铜、镍、锌等等,来增加硬度、改变颜色(比如玫瑰金)。
这些合金中的其他金属,本身就比黄金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比如铜,它遇到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很容易生成铜绿。而金饰中如果含有较多铜,那么它表面的“变色”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因为铜的氧化,而不是黄金本身。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的“金饰变色”,其实是合金中的其他金属在“起作用”。
我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我记得以前有个客户,戴着一条18K白金项链,戴了没多久就感觉有点发黄,以为是假货。后来我给她检查,才发现是因为她经常接触一些含有漂白成分的洗涤剂,白金虽然比黄金稳定,但里面的镍或者其他合金成分,在接触强氧化剂时,还是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表面变化。这跟黄金的“生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很容易被混淆。
所以,当你的金饰或者金条看起来有点“暗淡”的时候,别紧张,绝大多数情况下,它只是“脏了”。最简单有效的清洁方法,就是用温水、一点点温和的肥皂水,或者专业的珠宝清洁剂,配合软毛刷(比如软毛牙刷)轻轻刷洗。对于一些缝隙比较多的地方,可以用棉签辅助。洗完后,用清水冲干净,然后用柔软的无绒布轻轻擦干即可。这样处理过的金饰,基本上都能恢复到接近全新的光泽。
我见过一些客户,自己在家用一些粗糙的布或者含有研磨剂的清洁剂去擦拭,结果反而把金饰表面擦花了,留下细小的划痕,影响了光泽。这是非常不推荐的。黄金虽然软,但也不是刀枪不入,还是需要温和的对待。
对于那些稍微有些硫化物附着痕迹的,如果一般的清洗无效,可以考虑送到专业的金饰保养店,他们有更专业的设备和清洁液,能够安全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区分是物理附着还是化学变化,前者容易解决,后者则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总而言之,说黄金“永不生锈”,从化学性质上讲是基本准确的。它极高的化学惰性,让它在绝大多数的自然环境下都能保持其原有的光泽和形态。那些我们看到的“变暗”或者“变色”,更多的是因为表面的污垢、油脂附着,或是合金中其他金属的微弱反应,又或者是极罕见的硫化物微弱反应,都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生锈”。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为什么黄金会生锈”的时候,你也可以这么跟他们聊聊。黄金的“永恒”,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它在众多金属中表现出的卓越的化学稳定性。而我们日常的保养和清洁,才是让它长久保持光彩的最好办法。这背后,其实是化学原理和日常生活的巧妙结合,也是我这三十年从业生涯里,不断学习和体会的乐趣所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