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理银行授信:一位老信贷经理的实战经验

期货资讯 (1) 4小时前

如何办理银行授信:一位老信贷经理的实战经验_https://wap.jnbaishite.cn_期货资讯_第1张

“如何办理银行授信”,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太基础了。但越是基础,越是容易被一些不了解内情的朋友搞复杂。其实说白了,授信就是银行给企业一个“信用额度”,告诉你说,我们银行相信你,你未来一段时间可以在我们这里借到钱,额度多大,怎么借,都有规矩。很多人一听“授信”,就觉得特高深,好像得敲锣打鼓,准备一堆文件,其实不然。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客户关系,比你准备得再完美的材料,都来得管用。别的不说,至少跟你对接的客户经理,对你公司的基本情况,心里大概有数。

授信的本质:银行与企业的“相互信任”

银行做授信,说到底就是做“风险定价”。它评估你企业经营得怎么样,资产负债状况如何,未来的发展潜力是不是足够支撑还款,然后给出一个价格——也就是利率,和一个额度。这个过程中,银行肯定希望风险越小越好,收益越高越好。而企业呢,自然是希望额度越大越好,利率越低越好。所以,这中间有个博弈,也有个平衡。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企业,信用非常好,但贷款反而不好批,或者利率很高,这往往是因为他们“不需要”或者“不需要那么多”,银行觉得风险暴露太大,或者他们本身的议价能力没那么强。反过来,有些企业,经营看上去马马虎虎,但因为规模大,或者有政府背景,银行反而愿意给更高的授信,这其中的逻辑,得从多方面去理解。

从我多年的经验来看,办理银行授信,最先要搞清楚的,是银行的“授信政策”。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重点扶持行业、区域,以及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偏好。比如,有些银行特别喜欢科技创新型企业,有些则更倾向于制造业或者房地产。你要是把一个传统行业的公司,硬往一个偏爱新兴产业的银行去推,那难度可想而知。这就像你要去一家素食餐厅,非要点一份红烧肉一样,人家没这个菜,或者就算有,也不是他们的强项。

所以,第一步,永远是了解银行。我通常会先看这家银行近期的年报,看看它的战略方向,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当然,最直接的还是跟银行的客户经理沟通。很多时候,一个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能直接告诉你他们行的政策导向,以及他们对你这类企业的“胃口”如何。别怕麻烦,多跑几家银行,多问几个客户经理,总能找到跟你“合拍”的。

准备材料:不仅仅是“堆砌”

很多人以为办授信就是准备一堆文件,什么营业执照、章程、财务报表、纳税证明、合同等等,一股脑儿全交给银行。这当然是基础,但远远不够。关键在于,这些材料怎么去“组织”和“呈现”。你要让银行看到的是一个 健康、稳定、有潜力 的企业,而不是一堆孤立的数据。

我见过太多企业,财务报表做得非常漂亮,但一问经营细节,就说不清楚。或者,合同合同一堆,但执行情况呢?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这些才是银行真正想了解的。所以,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总是建议客户,要围绕“企业价值”和“偿债能力”这两个核心点来展开。

举个例子,财务报表里的“应收账款”,在银行看来就是一个风险点。如果你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很高,而且账龄很长,那银行就会怀疑你的收款能力。这时,你可以在随附的说明里,解释清楚这些应收账款的来源,比如主要客户是谁,合同条款是什么,过去这些客户的付款记录怎么样。如果是一些长期项目,或者正在进行中的工程款,也要详细说明项目的进度和回款计划。这样,原本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就可能变成一个有力的证明,证明你业务的真实性和潜在的现金流。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公司治理结构”。银行会看你的股权是否稳定,股东之间关系如何,有没有潜在的纠纷。一个清晰、规范的治理结构,能让银行觉得你管理有序,风险可控。有时候,就算你的财务数据稍微逊色一点,但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也能为你的授信加分不少。

客户经理的角色:你最好的“桥梁”

我们前面说了,了解银行,跟客户经理打交道很重要。但怎么打交道,也有讲究。很多企业老板,可能觉得我是大客户,应该银行主动来找我。这种想法,在现实中往往行不通。银行的客户经理,也是有业绩压力的,他们需要的是“优质”的客户,而“优质”是什么,是他们要去挖掘和判断的。

所以,跟客户经理建立一个 长期、互信 的关系至关重要。我建议的企业,定期会跟银行的客户经理保持沟通,即使最近没有贷款需求,也可以分享一下公司的经营情况、行业动态、未来的发展规划。这样做,一方面是让银行对你的公司有持续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和重视。你甚至可以跟他们探讨一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会关注哪些风险点,他们对哪些类型的业务比较感兴趣。这就像你在跟一个朋友聊天,他会把一些他知道的“内幕”或者“提醒”告诉你。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公司规模不算特别大,但老板非常懂银行,他每次跟银行沟通,都会把公司的优势、亮点,以及未来的增长点,梳理得清清楚楚。而且,他从不轻易承诺,一旦说出口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久而久之,这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就把他当作一个非常可靠的合作伙伴,在他需要的时候,总能得到最及时的支持。这其实是一种“信用积累”,不只是公司的信用,更是你个人在银行那里的信用。

一些“坑”和“经验”

在办理授信的过程中,我也踩过不少“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有些企业为了包装财务报表,会故意夸大收入,或者隐瞒负债。这样做,短期内可能能糊弄过去,但一旦被银行查出来,后果会非常严重,轻则直接拒绝授信,重则可能被列入黑名单,以后再想跟银行打交道就难了。信誉,真的是银行授信的生命线。

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对自己的经营状况评估不准确,盲目地去申请超乎自己承受能力的授信额度。这样做,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可能给银行留下“不靠谱”的印象。所以,在申请授信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公司有一个客观的、理性的评估,包括你的现金流状况、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的还款能力。

我一直强调,银行授信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而是一个 持续性的过程 。它考验的是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以及与银行沟通合作的能力。如果你想顺利拿到银行授信,并且获得更好的授信条件,就必须从公司的战略层面去重视这件事,而不是把它仅仅当作一个“融资工具”。

抵押物和担保:不是万能的“敲门砖”

很多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抵押物,或者有好的担保人,银行就会乖乖放贷。没错,抵押物和担保是银行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万能的。银行在审查授信时,首先看的还是你企业本身的“造血能力”,也就是你能不能依靠自身经营赚到钱,并且有能力偿还贷款。

我见过很多企业,拥有一大堆房产、设备,看起来资产雄厚,但经营状况糟糕,负债率极高,现金流也断了。这种情况下,即使提供了再多的抵押物,银行也会非常谨慎。因为抵押物变现是有成本和时间的,而且一旦企业经营不下去,抵押物也可能面临贬值。所以,银行更愿意看到一个 经营良好、信用记录优秀 的企业,即使它的抵押物不是特别多,只要能证明其还款能力,银行也会愿意给机会。

再说担保,银行对于企业自身的担保,比如董事长的个人担保,也会纳入考虑。但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本身就很糟糕,即使董事长个人有能力担保,银行也会评估董事长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总而言之,抵押物和担保是在你的自身经营能力之外,给银行提供的一种“安全垫”,但它不能替代你企业自身的“硬实力”。

选择合适的银行和产品

就像前面说的,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政策和偏好。如果你是初创科技公司,那可能需要找一些扶持科技创新的银行,它们的产品线也可能更适合你,比如针对科技企业的信用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如果你是传统制造业企业,那就需要找那些在制造业领域有深厚积累的银行,它们对你的行业可能更了解,也更有经验。

此外,银行提供的授信产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流动资金贷款,有项目融资贷款,有贸易融资,还有供应链金融等等。你需要根据你公司的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产品。比如,如果你是为了日常的原材料采购或者工资发放,那办理流动资金贷款是最直接有效的。如果你是需要一笔钱来扩大生产线,那可能就需要考虑中长期项目贷款。

还有一点,很多人容易忽视,那就是 试错成本 。银行的授信申请流程,有时候会比较漫长,而且需要花费不少精力。所以,在提交申请之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对银行和产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zuida程度地提高你的成功率,避免不必要的试错,从而更有效地获得你需要的银行支持。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