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平均振幅是指股票在过去20个交易日内价格波动幅度的平均值。通过分析20天平均振幅,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股票的活跃程度、风险水平以及潜在的投资机会。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20天平均振幅进行选股,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股票振幅是指股票在一个交易日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的差额与前一日收盘价的比率。它可以反映股票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振幅越大,说明股票价格波动越剧烈,风险也相对较高;振幅越小,说明股票价格波动较小,风险也相对较低。
20天平均振幅的计算方法是将过去20个交易日每日的振幅加总,然后除以20。计算公式如下:
20天平均振幅 = (过去20个交易日每日振幅之和) / 20
例如,如果一只股票过去20个交易日的振幅分别为1%、1.5%、2%、…、1.2%,那么它的20天平均振幅就是这些数值的平均值。
较高的20天平均振幅通常意味着股票的活跃度较高,交易机会也较多。这类股票适合短线投资者进行波段操作。但同时需要注意,高振幅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需要严格控制仓位和设置止损点。
20天平均振幅可以作为衡量股票风险水平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振幅较大的股票风险较高,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振幅较小的股票风险较低,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当一只股票的20天平均振幅持续处于较低水平时,可能意味着股票正在积蓄能量,随时可能出现突破。投资者可以关注这类股票,一旦出现放量上涨或下跌的信号,就可以考虑进行买入或卖出操作。
选择20天平均振幅较低,且股价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窄幅震荡的股票。这类股票一旦放量突破,往往会迎来一波较大幅度的上涨。投资者可以在突破时或者突破后回踩确认时买入。
在分析20天平均振幅的同时,也要关注成交量的变化。如果20天平均振幅开始增大,同时成交量也明显放大,那么可能意味着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
单纯依靠20天平均振幅进行选股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议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如移动平均线、MACD、RSI等,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可以寻找20天平均振幅较低,同时股价站上20日均线的股票。
在使用20天平均振幅进行选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假设某只股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天平均振幅一直维持在1%以下,并且股价也维持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波动。近期,该股票突然放量上涨,并且突破了之前的震荡区间。此时,投资者可以考虑买入该股票,博取一波上涨行情。
大部分股票软件都提供振幅指标的查看功能。例如,在通达信、同花顺等软件中,可以通过输入代码或者在指标列表中搜索“振幅”来查看股票的日振幅,从而计算20天平均振幅。部分软件也提供直接计算20天平均振幅的指标。
20天平均振幅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技术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股票的活跃程度、风险水平以及潜在的投资机会。通过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可以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20天平均振幅,在股市中获得更好的收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